广东省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能源消耗大省,能源资源储量不大,消费80%以上依靠外地调入或进口,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地区。广东省的燃气产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LPG 到天然气的转变。省内的LNG 供给主要来源于液化厂和LNG 接收站以及零星的外省LNG 槽车配送。目前,广东省LNG 供应95%依赖进口气源。广东省共有运营LNG 接收站6座,在建或规划3座。目前年设计接收能力达1880万吨,实际接收量基本能够满足广东省内90%的LNG 需求(表1)。广东省LNG 应用主要分为城燃调峰、工业点供、发电用气以及汽车加气。具体销售占比为工业点供35%,城燃调峰35%,汽车加气15%,电厂发电15%。
表1 广东地区LNG接收站分布统计所属单位 所在地 投产时间 产能广东大鹏 2006 年 两期合计设计能力:680 万t/a珠海金湾 2013 年 一期350 万t/a,二期未上深圳迭福 2018 年 一期设计能力:400 万t/a广东揭阳 2017 年 一期设计能力:200 万t/a东莞九丰 广东东莞 2012 年 一期设计能力:150 万t/a深圳燃气 深圳大鹏 2019 年 100 万t/a中石油 深圳大铲岛 未投产 300 万t/a广东粤电 汕头濠江 未投产 一期建设计能力:300 万t/a华瀛 潮州饶平 未投产 设计规模600 万t/a中海油4 座
LNG 点供通常指的是以瓶组或槽车运输的方式运至消费市场附近后,点供站通过气化装置将LNG 转化为气态的天然气注入小型管网,实现向工商业和居民供气的目的。
1 天然气主管网建设情况
国家西气东输管道广东段主要满足珠三角地区,广东省规划在2020年将西气东输管道延伸至粤西和粤东地区。在此之前,粤西各市燃气公司都是“各自为政”,仅在各市和部分区县城区有局域性管网。城燃企业通过自建点供站和储罐,通过槽车采购周边LNG 气化进入管网对当地居民和工业用户进行供气。除长输管线未通达导致天然气供应量不足之外,粤西管道天然气普及率低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粤西地区传统能源结构比较特殊。在粤西地区有茂名石化、中海油阳江实业、东兴炼厂、中科炼化等多家炼厂或气库,LPG 供应十分充足,当地LPG 普及率整体达到90%以上。
除了中石油西气东输项目外,中石化广西LNG 项目输气管道工程也建设有粤西支线,项目全长212.09km,起点为广西北海,终点为广东茂名公馆镇。管线途经广西北海,玉林,也将粤西地区的湛江、茂名纳入在内。中石化负责建设茂名段管线,茂名中燃将同步建设公馆镇接收站及高压管线,广西段于2018年投入使用,湛江段也于2019年10月投产。湛江和茂名将实现长输管线供气,结束槽车运输气源的历史,不仅气源会更加稳定,气价也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下调,湛江和茂名两地管道天然气普及率将会明显提高(表2)。
表2 粤西地区城市燃气管网居民用气普及现状一览表城市管道普及率(城镇)管网总里程门站价格(元/m3)市场消费规模/年供气量城燃公司规划(城镇)储气能力茂名25%以下315km民用4.5~5.85;商业4.8;工业4.2 1 200 万m3,居民用气600 万m3茂名中燃2018 年底:30% 600m3湛江50%以下600km 民用4.08~5.03 1 亿m3 新奥燃气2020 年:60% —阳江 — — 民用4.5~6.75 2 800 万m3 港华/华润 — 1 500m3云浮30%左右190km民用4.1;工商业最高限价6.0 400 万m3 新奥/中燃2020:50%2025:70%2030:90%—
2 产业转移契机
2008年广东省政府提出“腾笼换鸟”产业转移思路,即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山区转移。经过几年的发展,粤西地区工业企业虽有增加,但粤西受制于经济基础薄弱,珠三角部分企业考虑到消费市场,产品运输成本等因素搬迁积极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转移的执行力度,转移企业多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前几年粤西地区当地政府对工业企业燃煤限制力度不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工业“煤改气”进程缓慢[4]。调研得知,粤西地区部分地市政府2017年开始增加对燃煤企业的限制力度,因此从2020年开始该地区的工业“煤改气”进程出现加速倾向。
3 LNG工业用市场发展分析
3.1 工业用LNG点供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粤西工业用天然气主要依托城燃管道,管道无法覆盖的地区采用LNG 点供。城燃企业对自身特许经营权的重视程度较高,地区政策也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以阳江为例,阳江市政府在2016年印发的《阳江市燃气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明确表明在燃气管道覆盖范围内,不得使用任何点供设备。在管道辐射范围之外的工业用LNG 点供站,特别是用量可观的多由本地城燃经营企业建设经营,实际工业用量均包含在城燃日用量以内。其余点供站分布散、日用气量小,基本掌握在小型点供私人企业手里,单个站点日用量多以0.2~1.5t 左右,需求难以形成规模,对市场的供需量影响甚微,且游走在合规边缘。
文章来源:《电器工业》 网址: http://www.dqgyzz.cn/qikandaodu/2021/0627/941.html
上一篇:浅析物联网与工业自动化
下一篇:基于云边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实践